返回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3章大孙,不狠这皇位坐不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着朱元璋的豪言壮语,朱小宝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他仍然习惯性的以后世人的思维方式,来思考眼下这个封建王朝的事情。

    看来,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朱元璋拍了拍朱小宝的肩膀,目光也变得柔和了许多。

    “咱可是要好好感谢你呐!”

    “啊?”

    朱小宝挠了挠头,有些不解。

    朱元璋面带微笑地说道。

    “你那个查账的方法,还真是不错!连这种细微之处都能洞察得到,咱很喜欢!”

    “你小子,可真是了不得呐!”

    朱元璋看向朱小宝的眼神中,满是自豪。

    朱小宝顿时无语。

    所以,这成千上万的生命,都是因我而死?

    也就是说,我的双手已经沾染上了上千条人命的鲜血?

    感慨的同时,朱小宝也对老爷子越发敬佩了。

    在老爷子眼中,这数千条生命,似乎微不足道。

    只要有人威胁到了大明的根基,那他定会毫不留情。

    朱小宝突然有些好奇。

    “老爷子,自古帝王真的都如此无情吗?”

    朱元璋看着朱小宝那张尚显稚嫩的面庞,微微一笑。

    “确实如此。”

    朱元璋肯定地回答道。

    “为何征战沙场的将领能眼睁睁的看着无数士兵倒下而不动声色?”

    “因为慈不掌兵。”

    “治理国家亦是如此,纵观历史,你见过有哪位皇帝是心软手软的?”

    “并非咱不想善良,而是国家社稷不许你心软。”

    “你若因一时心软,放过了几个害虫,那后果便不堪设想!”

    “北宋庆历年,范仲淹推行变法,富弼、韩琦等枢密院高官参与其中,本是富国强兵之路,为何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朱小宝对这段历史了如指掌,他不假思索地答道。

    “因为范仲淹触犯了众多权贵的利益,特别是强化武备,更是动摇了文人的根本,因此才遭受到了许多人的弹劾。”

    朱元璋点头,继续问道。

    “那你认为范仲淹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难道是那些反对的人?”

    “爷爷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不是!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不在那里!”

    “在这个以王权为尊的时代,决策权始终掌握在皇帝手中,我告诉你,是宋仁宗皇帝的无能,软弱,和不够坚定造成的!”

    “宋朝的状况已经如此不堪,还在乎什么文强武弱?”

    “能登上皇位的,几乎无愚笨之人!”

    “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仁宗皇帝缺乏自信,过于软弱!”

    “他无法忍受文官们在他面前乱嚼舌根,因此他才罢免了范仲淹、韩琦、富弼……”

    朱元璋在评价宋朝皇帝时,脸上的轻蔑之情显露无遗!

    这是一个强权时代的君主,对软弱时代的君主所持有的天生的优越感!

    朱元璋轻抚朱小宝的头。

    “孩子!你记住,作为皇帝,必须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也必须保持自信!除此之外,更要拥有如铁石般坚硬的心肠!”

    “当你确信自己的政策是正确的,任何人反对你时,你都不能心软,直接将其铲除即可!”

    “咱既已是皇帝,那便没有人是不可杀的,众生皆为你手中的棋子,如何运用,全在你一念之间。”

    刹那间,一种俯瞰众生的气势,萦绕在了朱元璋的周身。

    这些话,直击朱小宝的心底!

    仿佛那能瞬间摧毁天下众生的权力欲望,就在他眼前回荡,让朱小宝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这就是皇权的力量吗?

    朱小宝心中涌起波澜,却仍有几分有疑惑。

    他看着朱元璋,问道。

    “老爷子,如果洪武皇帝真的对淳安和宁波的大量官吏动手,文人不会出来阻止吗?”

    朱元璋微微一笑。

    “他们倒是想啊,可他们不敢!”

    “为何?”

    朱小宝疑惑不解。

    朱元璋解释道。

    “因为皇帝能够将文人之中领头的那个控制住!”

    朱小宝搔搔头。

    “这又是何意?”

    朱元璋道。

    “比如,当今大明文坛的领军人物,来自山东曲阜的孔门后裔,衍圣公孔讷。”

    “你对他有过了解吗?”

    朱小宝摇了摇头。

    “没有。”

    朱元璋微着解释道。

    “那咱来告诉你……”

    “对了!听说你今日与孔讷发生了争执?”

    啊?

    朱小宝一脸惊讶。

    “这可是刚刚才发生的事情啊,您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

    老爷子

第113章大孙,不狠这皇位坐不稳(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